建设未来乡村是深化'千万工程“的重大举措,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。自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以来,通过创新实践路径方法,探索形成了具有**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之路,成为全省唯一的未来乡村建设运营机制探索试点。
一、做法和成效
目前,全市共建设86个未来乡村,其中47个已经通过省级验收。这些村庄在村容村貌、集体经济、农民增收、乡风文明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,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。
聚焦产村融合,激发产业'潜力“。践行'经营乡村“理念,探索投、建、管、运一体化管理机制,深化'村企共建、以企带村“发展,按'企业出资、村民入股、集体收成“模式,做强产业引擎。如,龙游县浦山村利用'畲族村“特色,进行整村开发,导入亲子游乐产业,掌握'乡土牌“流量密码,每年吸引10余万游客;
常山县芳村村依托油茶产业优势,释放'油茶+N“活力,培育'油茶+旅游“模式,累售油茶8万余斤,销售额520余万元;
开化县高合村融合本村特色项目,打造'金禧漫居“共富工坊,形成'1+N“乡村旅游线路,带动50余家农户收入增加。
实行市场运营,提升经营'能力“。探索多元运营方式,组建未来乡村强村公司,与国资公司、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开展联合运营或委托运营,提高未来乡村运营能力和水平。如,衢江区盈川村组建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(强村公司),将村集体土地等使用权作价入股,年固定收益60万元;
江山市早田坂村将全村资源打包交由国企运营,国企根据需要建设相关场景,发展旅游、研学等,每年获固定收益40万元;
常山县金源村将闲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
《2025年关于未来乡村建设情况思考与建议(精选文档).doc》
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,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。